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 、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42条规定,生产、经营 、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 、仓库必须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并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该法第43条规定 ,在进行爆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时,单位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运输 、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
4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储存 、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
5、因此,这些规定都是在安全生产法中有具体明确的表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储存、装卸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 、不可以 。化学危险物品应按性质分类存放,垛与垛之间应当留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 ,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露天 、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2、不可以。爆炸物品 、一级易燃物品、有毒物品以及遇火、遇热 、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
3、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可以储存在封闭式 、半封闭式、露天式、小剂量存放的场所。封闭式:墙体和屋顶间封闭的仓库。半封闭式:周围用墙体或栅栏围护,有屋顶 ,墙体或栅栏与屋顶间不封闭的储存场地。露天式:周围用栅栏围护,没有屋顶的储存场地 。
4 、露天堆放危险化学品时,须遵循防火、防爆规则 ,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 、遇湿燃烧物及剧毒物不得露天存放。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并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须配戴安全防护用品。所有危险化学品需有明显标志 ,符合《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规定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 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 、运输、邮寄、携带 、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 、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任何个人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运输爆炸性、毒害性等危险物质的行为,都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 情节较重的,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情节较轻的,则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 。
法律分析:非法运输危险物品治安处罚如下:违反国家规定,制造 、买卖、储存、运输 、邮寄、携带、使用 、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 、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 ,会被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会被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这些规定均出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这条法律条文明确指出,违反国家规定 ,制造、买卖、储存 、运输、邮寄、携带 、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 、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行为,都将受到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的处罚 。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形,处罚为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的 ,处3-7年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违反国家规定,制造 、买卖、储存、运输 、邮寄、携带、使用、提供 、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
非法储藏危险物质,根据情节轻重,将面临10至15天拘留或5至10天拘留的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投放危险物质罪。本罪是危险犯 ,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 ,应当立案追究。投放危险物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将有毒有害的物质故意投放到陌生人家的 ,是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按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刑事责任。
投毒行为在法律上主要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以下是关于该罪名的详细解释:罪名定义: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 、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危害。
1、法律分析:投毒的立案标准是:毒害性物质的投放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安全;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投毒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也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
2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现已没有投毒罪,已将投毒罪改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只要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予以立案 。
3、投毒罪刑事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行为人必须故意实施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不论实际后果如何,只要达到足以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 、财产安全的程度 ,原则上即构成投毒罪,应立案追诉 。
4、投毒罪已调整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此罪的立案标准为:行为人实施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行为的,即需立案。对首次犯此罪 ,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刑罚为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
5、给人投毒罪立案的标准主要围绕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具体而言,行为人如果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 ,即可视为达到立案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犯此罪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
6、投毒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其行为足以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便未产生严重后果,只要达到此程度,便可视为构成犯罪 ,依法立案追诉。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